灵武市“四个一线工作法”聚焦精准扶贫
2017-04-01 16:56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灵武市以增收为主要目标,以促进产业发展为抓手,以实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聚力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行“四个一线工作法”,切实推动扶贫工作深入开展,精准实效。

领导指挥在一线。成立14个精准脱贫攻坚工作组,每个工作组由市级领导牵头,市领导每人包1个贫困村,及时协调解决扶贫项目引进等重要问题,确保扶贫项目落地生根、顺利实施、早日发挥效益。市直部门“一把手”亲自带队,驻村扶贫,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市脱贫办前移在一线,市脱贫指挥部办公室前移设在贫困村,工作人员一线吃、一线住、一线工作。

落实责任在一线。以贫困户增收为目标,以促进贫困村产业发展为抓手,建立科级干部包户倒逼、倒抓机制和责任考核机制,全市62个市直各部门(单位)272名科级干部每人帮扶脱贫4-5户贫困户。建立派驻工作组机制,3个生态移民重点村各选派1名副科级干部作为派驻工作组组长,脱贫攻坚期间与原单位工作完全脱钩;11个一般贫困村由“五送两带一帮”工作队为脱贫攻坚驻村工作组,选派15名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到贫困村、后进村担任第一书记,做到群众不脱贫、工作不脱钩、队伍不撤离。

精准包扶在一线。制订“三三四”结对包扶机制,确保干部服务在一线、农民包扶在一线、政策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形象树立在一线。为全市1324户贫困户建立“三本台账”,落实各包扶责任人按照每周至少电话联系包扶1次,每周至少到户走访帮扶1次,每月至少阶段分析增收成效1次常态走访机制。严格落实干部下基层“五送两带一帮”每周四工作日、现场办公会、工作晨会等工作机制,全力确保脱贫攻坚成效。

资源倾斜在一线整合国家、自治区、银川市帮联资源,低保、贷款、救济等政策资源,水、路、教、文等项目资源,国投、区投和市财政等资金资源,使各类帮联单位和帮联干部向一线驻扎,科技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等政策性扶贫在一线普惠,基础设施建设在基层一线全面覆盖。实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聚力工程”,突出联动联评联考,设立为民服务“聚力工程”担保基金1500万元,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争取自治区、银川市扶贫项目资金4453万元,强化了精准扶贫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