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组工信息2017年第1期
2017-02-13 14:23

 

银川组织工作

第 1期

 

中共银川委组织部办公室           2017 年 2 月 10 日

                                                        

【编者按】 2 8 日,区直部门、中央驻宁单位来银挂职干部座谈会在银川召开。会上,金凤区挂职干部孔峥从对政府工作的重新认识、自身本领恐慌、躬身实践接地气、重点工作敢压担子等方面对一年来的挂职体验和感悟进行了交流。现将发言材料予以摘编,供学习参考。

 

20161月底,按照组织安排我从宁夏广播电视台到银川市挂职,任金凤区党委常委、副区长,挂职一年来的收获和感想非常多,在此和大家做一简单的分享,希望对同志们在挂职期间的工作和学习能有所借鉴。

对政府工作的重新认识。对政府,对官员,对公务员在我们过去的岗位上我们是怎样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我从大学毕业就到电视台工作,近20年来在新闻一线我们所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和各行各业打交道,和各种人打交道,监督政府工作。这些年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从老百姓遭遇的各种困难和无奈来看,很多时候我们的政府无力,很多官员、公务员推诿扯皮,不解决问题。从挂职的那天起,我就想首先要好好看看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运行机制,为什么就不能好好为群众办些事情呢?我到了金凤区后先后分管过文化、旅游、教育、卫生、人社、民政等工作,联系了几乎所有涉及社会管理的部门和单位。从看到管,从浅尝辄止的采访到深入其中调查研究,从一个观察者到实践者的身份转化,带来的是看问题的角度和视野的巨大变化。对政府的运行机制,对广大干部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一年来,我看到更多的是尽管财政收入有限,金凤区没有一分钱用在政绩工程上,80%都用在了民生事业上,甚至在旧城改造、移民安置的建设上不惜代价,无论是党委常委会还是政府常务会你能听到最多的也是要保证群众利益。基层的许多单位编制少的让人难以想象,以我分管的金凤区文化体育旅游局为例,全局7个编制,除了文化、体育、旅游的日常工作外,还下辖两个永不休息的文化馆和图书馆。除去调研我都难以想象日常他们都是怎样完成那么繁杂的工作。每天光是应对区市县各级和相关厅局、单位的各种政务、材料都让人应接不暇,还怎么兼顾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怎么创新发展全域旅游事业?时间一久,我深切体会到了基层的不易,也明白了过去问基层要文件,要数据,只要不能及时送达,就会认为基层政府人浮于事,实际上是人少事多,只能先分轻重缓急。基层干部不能说是为事业鞠躬尽瘁,但也确实全心尽力。

    新的本领恐慌。从区直机关下派挂职,我们多是“三门干部”。从家门到校门,再进机关大门,经历简单,而且过去长期从事单一工作,认为自己专业过硬,在自己工作的领域已经是行家里手,游刃有余。来到基层才发现原来自己的专业以及过去的经验在政府这个庞杂的领域内根本微不足道。作为一级政府的决策者之一,你必须懂法,懂经济,懂金融,熟知各类行政规章,以及土地、建设、税收、教育等等领域的相关知识、政策和规范。否则,你自己都不了解的业务怎么去指导别人?学习是工作的前提,尤其是在今天面对新一轮银川发展的规划部署,面对以创新驱动,契合新常态,寻找新动能,发展新经济的要求,没有真才实干的基础,谈何创新发展?“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经过这一年的挂职锻炼,我认为任何工作、政策都必须把好三关。一是动议要严肃,任何决策部署必须从群众利益出发,及时向社会公开,让相关群众广泛知晓,争取群众对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理解和支持;二是过程要严格,随时发布进展情况,让群众知道事情发展的进程、变动,实施全程监控,加强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来监督权力的运行;三是结果要严明,强化对结果的考核和问责,对推不动工作、完不成工作的部门和个人公布原因结果,让每个部门的工作在“聚光灯”下比、学、赶、超。

躬身实践接地气。挂职一年来,我深切体会到什么叫实践出真知,凡事一定要注重调查研究,实地走访得多了,脚上的泥土多了,和群众的心就更近了,掌握的情况也就更真实,做出的判断和决定才能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