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四个优化” 推动党建引领市域治理现代化
2020-03-26 09:07

银川市90%以上的经济总量在城市,90%以上的人口实际居住在城市,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充分检验了城市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也为城市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挑战。银川市认真总结疫情防控期间的好经验好做法,坚持“四个优化”持续推动党建引领首府市域治理现代化。

优化组织体系建设,提升组织力

银川市自开展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全市26个街道完成“四办一中心”内设岗位调整,明确了街道8项职责、社区24项准入事项清单,503名街道干部下沉社区服务站开展审批事项服务,成立了69个社区党委,社区党组织组织力进一步提升。下一步,将统筹考虑地域、人口等因素,在原有2024个网格的基础上持续细化调整网格化管理单元,改进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推进在业委会中建立党组织,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

优化队伍建设,提升治理能力

2019年,全市对1700多名社区“两委”成员进行联审;制定印发了《银川市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统一招考招录大专以上学历社区工作者600余人,试点招聘职业化党务工作者15名;组织1.8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实现了志愿服务常态化。今年,全市将进一步选优配强街道党(工)委书记、副书记,实施“社区书记成长工程”;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主任“一肩挑”,严格落实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县级联审办法;加大专职网格员招录规模和力度,充实基层工作力量;持续深化“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推动党员亮身份、亮承诺。

优化联动机制,提升共建水平

借助“智慧银川”综合运营指挥平台等现代信息手段,银川市将综合执法、公安等各领域各部门的资源力量和辖区各级各类组织有效整合,打通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3400余名政法干警与1万余名基层干部组成工作小组,走街入户开展大排查、大起底,形成了精准的数据底数。下一步,银川市将着重健全完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明确街道、社区吹哨事项和部门报到清单,开展街道社区党(工)委兼职委员聘任工作,建立和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包抓部门、辖区单位共同参与的社区共商共治平台,形成“握指成拳”的基层治理合力。

优化保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

近年来,银川市持续加大基层投入保障,每个社区每年组织建设经费达到25-30万元,社区工作者工资平均达到3200元以上,全市254个社区党组织阵地全部达到500平米以上。下一步,银川市将整合各部门支持基层的各类政策,把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基层;持续优化“四岗十八级”工资薪酬体系,创建社区干部晋升或增资预期平台;持续落实“五室一站”标准化布设,让基层党建阵地真正成为凝聚各类组织和服务居民群众的功能性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