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起“红黄灯”基层减负出实效
——银川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见成效系列报道之八
今年以来,我市将解决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纳入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扎实推进问题整改,着力在文牍主义“减法”上下功夫、在转变作风“加法”上谋实效,大刀阔斧删繁就简、革除积弊,集中力量破除“文山会海”等形式主义顽疾,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让基层回归服务群众的本色。
过去几个月,市委基层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时常会接到一些部门打来的电话,询问基层减负情况。“这是因为我们实行基层减负‘红黄灯’,对落实基层减负工作不力的单位及时提醒告诫、督促整改。”市委基层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说。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将2019年确定为“基层减负年”,强调要解决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今年4月,我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有关要求,出台《切实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三十五条措施》,围绕会议活动、文件材料、督查检查考核等六个方面,向压在基层干部头上的会议、文件、督查“三座大山”亮剑,让基层回归服务群众的本色。
然而,形式主义问题由来已久,特别是文山会海、督查考核过多过滥,积怨尤深,整治起来绝非一日之功。《切实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三十五条措施》出台后,基层干部纷纷拍手叫好,但也有一些基层干部担心措施不能落实,“就怕整改一阵风,过后一场空”,掉进以形式主义解决形式主义的泥潭。
为打消部分基层干部的顾虑,市委基层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摸清各县(市)区、各部门(单位)2018年发文和开会的底数基础上,将全市平时发文、开会、督查考核较多的14个部门(单位)和6个县(市)区列为重点监测对象,通过“月统计、月分析、季研判”,动态了解掌握文件、会议、督查考核压减情况。同时,在全市机关、学校、企业等领域和行业设立若干监测点,汇总点线面各方数据,自下而上分析了解各部门(单位)减负工作实效。
市基层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梳理,对当月开会发文压减幅度不大的监测单位实行“黄灯提醒”,及时下发督办单,提醒其改进工作;对开会发文不降反升、超过限额管理的监测单位实行“红灯亮牌”,会同市纪委监委集体约谈主要负责人,要求其限期整改。“我们先后对4个部门进行‘黄灯提醒’,对9个部门进行‘红灯亮牌’,既督促他们及时整改,也及时警示各单位守住减负底线。”市委基层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说,这一创新举措,压实了减负工作责任,确保了基层负担实降。1~11月,市委(市委办)普发性文件和会议总量分别同比下降33.6%、30.4%。市政府(市政府办)同比下降34.1%和37.5%,各县(市)区和重点监测部门文件、会议降幅均达到31%以上。
开展主题教育,一项目标就是服务群众解难题,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而为基层减负,则是让广大基层干部腾出手来,走到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两者既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希望通过实施‘红黄灯’制度这一举措,做到及时汇总信息、及时提醒压减,以钉钉子精神狠刹文山会海之风、优化改正督查检查考核方式,倒逼减负工作全面落实,切实做到让基层有感。”市委基层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我市将把为基层减负工作贯穿整个主题教育始终,保持“红黄灯”亮牌的高压态势,切实给基层干部“解套松绑”,最大限度激发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让基层干部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老百姓解决更多实实在在的困难,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减负出实效。